由于富有或得势而忘乎所以比喻很得意,有炫耀的意思,也比喻贪图享用不计后果,烧包是中国北方空侍唤方言词语,见于北京话,山东话,天津话,东北话,洛阳话等,北京话的烧包也可以说成烧,讽刺人因有钱而不知所措,含贬义。
烧包的出处
北京话的烧包也可以说成烧,讽刺人因有钱而不知所措,含贬义,乞丐有两样东西,一根打狗棒,乡人称之为要饭棍,一个随身包,乡人称之为要饭包斗凯,乞丐的随身包,多半用旧席改造而成,叫席篓子,如果乞丐把篓子点着了烤火,那是只贪享用而不计后果,这就是烧包一词的内涵。
方言。指祭祖时焚化包封好的纸钱。引清袁枚《新齐谐·烧包》,粤人於七月半,多以纸钱封而焚之,名曰烧包,各以祀其先祖。谓荒唐或挥霍,引《锺山》1982年第5期,谈猛眼下咱们手里都攒下俩钱,咱们得把钱用在正道上,千万不能烧包,不能瞎折腾,是不是。